搜索

厅属动态丨“清新福建·共享非遗嗨一夏”2023年福建非遗少儿夏令营圆满收官!

来源: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08-16 00:57:23

8月12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福州名城保护开发有限公司、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运营有限公司协办的“清新福建·共享非遗嗨一夏”2023年福建非遗少儿夏令营在福建省非遗博览苑正式结营!

炎热的夏天难挡营员们对非遗的热爱,本次夏令营开展的4天时间里,25位营员跟随老师的脚步,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了解认识福建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漳州布袋木偶戏、莆仙戏、福州永和鱼丸制作技艺和福州肉燕制作技艺7个福建非遗项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次非遗夏令营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的方式,让营员们一起领略来自我省非遗的魅力,丰富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自信。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营员们

四天的非遗之旅吧

福州鱼丸,有着“福丸”之称,以其“鱼包肉”的美味广受好评。鱼丸源于福建的海洋文明,是闽都饮食文化、“福”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

福州鱼丸制作工艺精良,从选材到制作再到烹煮,每一步骤都饱含学问和技巧。营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体验福州鱼丸的制作过程,一包一捻,把猪肉馅料包入鱼茸内,将其捏成一个丸子。

“好难啊”“为什么我的鱼丸不圆呢?”营员们七嘴八舌,感慨看似简单的小吃,制作起来却并不容易……

机器制作鱼丸1分钟可做250个,手工制作1分钟只能做10-20个,但手工制作的口感和机器制作的鱼丸是不一样的。亲身体验后,非遗夏令营的营员们认识到,手工制作不简单,不等于低效率,不会被机器替代。最后,营员们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鱼丸,直呼太好吃啦,都希望能够多来一碗!

“精肉千锤打成浆,薯粉相伴铺成张。竹片沾卷滚水煮,如燕插翅入高汤。”

这是对肉燕燕皮薄如纸的赞美,也是对福州肉燕制作技艺的肯定。

肉燕,又称“太平燕”。在福州方言中,“蛋”为“卵”,“鸭卵”音谐为“压乱”,得平安之意,故名“太平燕”。燕皮以精选猪后腿肉和薯粉锤打而成,千锤万击造就了燕皮的柔韧性,吃起来有股嚼劲,营员们跟随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了解福州肉燕的制作技艺。

拿起燕皮,包上喜欢的馅料,营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体验肉燕制作。看着蒸熟的肉燕,晶莹剔透、色泽如玉,参与感满分的营员们觉得这碗肉燕比以前吃的更加美味。

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也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有生活,亦有雅趣。

“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是福建人的生活写照,福建是我国茶叶的主要产区,其中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六种茶的区别,营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闻、品的方式,一一找到答案。

“白茶不错”“红茶有地瓜干的味道”“茉莉花茶好好喝”……品茶环节,营员们纷纷变身“鉴茶师”,唇齿留香之间,尽享一盏茶的时光。

饮茶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我们常说的“以茶会友”,就是简单的以茶招待客人吗?通过老师讲解,营员们才知道,没有那么简单。大家从头位、手位、脚位学习茶的礼仪;从认识茶具到自己动手泡一盏茶,深入感受一杯茶背后的涵养与学问。

小小茶果子,蕴藏四季四时之美,是茶点也是艺术。营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自己喜欢的茶果子,感受文人雅致。

莆仙戏,是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辉煌与现代的古老剧种,其唱调婉转,以兴化方言演唱,形成独具一格的“兴化腔”,至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的遗响。

课堂上,老师从莆仙戏剧目、音乐、表演艺术及乐器等方面向营员们介绍莆仙戏的相关知识,最后以一出完整的剧目——《春草闯堂》的欣赏结束理论课堂,在音乐与表演的渲染中,营员们不自觉沉浸其中。

同时,老师们通过表演“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的经典动作带领营员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戏剧莆仙戏的魅力。“我想学旦”“净有点可怕”、“丑也很好玩”……他们被老师的表演所吸引,纷纷表示了学习传统戏曲的兴趣。

瞧!营员们换上戏服,戏味儿就来了,在老师的指导带领下,抬步、转身、碟步等动作,营员们学得有模有样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颇有戏曲表演家的风范。

“海舟以福建船为上。”福船,是福建沿海一带制造的海船,是中国古代远洋木帆船的优秀代表,在中国及世界航海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8月11日上午,营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跟随讲解员的介绍,观福船、与文物跨时空对话,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认识福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

在老师的介绍下,营员们了解到福船以尖底造型、多水密隔舱等为主要有特点,具有船体坚固、稳定性好、抗风力强等功能。本次福建非遗夏令营,营员们也化身小小手工达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福船模型。“好难啊!”“老师,快来帮帮我吧”……营员们一边感叹于匠人匠心,一边也开启了自己的“福船”手工制造之旅,环环相扣才使得福船船底得以固定成型,在一拼一扣的过程中,营员们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福船,更能深刻体会到福船水密隔舱技艺的精妙之处。

布袋戏又名“掌中戏” “掌中木偶” ,是福建闽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传统偶戏剧种,艺人以指掌操纵木偶表演。通过手指,便可赋予木偶以骨骼、动作和表情,甚至还可以完成复杂的打斗、骑马等高难度的动作。

课程还未开始,营员们便收到了老师们准备的小礼物——木偶DIY素材,大家爱不释手,对课程充满了期待。老师以中国四大木偶戏文化历史的介绍带领营员们正式走进木偶戏的世界,原来一个小小的木偶,身上却藏着多项非遗技艺,从木偶头制作、服饰制作、头盔制作到表演艺术,处处是宝。那么如何通过手指操纵木偶呢?营员们跟着老师一招一式地学习着手部动作。

理论知识结束,下面进入实践环节。营员们已迫不及待拿出木偶DIY素材,在老师的讲解指导下,展始手绘,一笔一划,既遵循传统,又加入了他们的想法与设计。营员们给木偶画上彩妆后,便纷纷运用课堂学习到的手势,以手指操纵木偶比划起来。

带上木偶与福船模型,营员们奔赴下一站,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福建省非遗博览苑,观摩一场精彩的漳州布袋木偶戏表演,近距离领略木偶戏的风采。最后营员们跟随老师学习简单的招式,手上套着自己制作的掌中木偶,排演了一出小剧目。

“编木为拱,榫卯结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典范之作。

木拱桥,集古代桥梁对称、和谐、韵律之美于一身,不仅有优美的线性之感和宽敞的空间,还有着灵动之美,营员们跟着老师的脚步,一同欣赏木拱桥彩虹般的身姿。

不用一砖一瓦、不用一钉一铆,只以梁木穿插、别压、拼接等便可造出承重力非凡的木拱桥。营员们化身“小鲁班”,团队合作完成木拱桥模型搭建,他们不惧困难,在老师的指导协助下,完美复刻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一次体验、一次收获,四天的福建非遗夏令营之旅,让营员们更加近距离的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深入的认识非遗、欣赏非遗、学习非遗,这个夏天,笑容填满记忆,照片定格美好。

“清新福建·共享非遗嗨一夏”2023年福建非遗少儿夏令营圆满收官,通过举办非遗夏令营,用青少年喜闻乐见、易于吸收的方式,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培养更多的青少年爱好者继承、发扬福建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广大青少年参与到非遗保护传承中来,进一步促进福建非遗的活态传承。

来源:福建省艺术馆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房产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